
进入10月,美国的“戏码”不断上演。首先,特朗普和赫格塞思的“烽火戏诸侯”引发热议。特朗普召集全球驻外美军高官开会,表面上是为了政治作秀和“忠诚度”测试。紧接着,特朗普作为总统,居然强行介入美国海军战舰的建造计划,提出要打造二战时期的战列舰,完全忽视了全球军事发展的方向——高超音速导弹。全球都在朝着高技术发展,而特朗普却坚持要美国海军走“复古路线”,这让人不禁感到荒唐。没多久,两名美军上将因无法忍受这一提议而辞职。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特朗普在会议上提出,要“重建战列舰舰队”,并要将“十万吨级外交”重新带回世界海洋。在他看来,配备406毫米巨炮的战列舰将成为美国国力的象征,能让敌人“心生畏惧”。这个提议在军事圈掀起了轩然大波。外国人纷纷调侃特朗普的“复古风”,而美国国内却有不少人担心,特朗普的个性,或许真能把这个提议变成现实,尤其是他这次选择政府官员的标准几乎全部以“忠诚度”为主。 卡尔·托马斯海军上将就是其中一位愤怒辞职的高官。他在辞职信中明确表示,现代战争早已进入了高超音速导弹与人工智能作战的时代。相比之下,美国竟然还在讨论建造二战时期的战列舰,简直是荒谬至极。 熟悉军事话题的人都知道,战列舰曾是海洋霸权的象征。凭借庞大的体型和强大的火力,战列舰曾是国家工业制造能力的象征,也是海上打击力量的巅峰。但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战列舰的作战价值已经大幅下降。在现代反舰导弹面前,缺乏足够防护和机动性的战列舰容易成为活靶子,几乎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特朗普或许并不是真的迷恋战列舰本身,而是迷恋战列舰所代表的国家形象——那个美国工业实力最强、海军力量最强的黄金时代。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战列舰见证了日本签署投降书;1991年海湾战争时,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向伊拉克目标发射巡航导弹。这些庞然大物象征着美国工业巅峰时期的制造能力,也代表着美国海军曾一度独步全球。 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以航母为核心,打造了全新的海上作战体系。然而如今,随着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电磁弹射技术、舰载隐身战机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美国却还沉浸在对往日辉煌的怀旧情绪中,这一现象不禁令人深思。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美国这种对昔日军事符号的执着,实际上反映了其战略思维中的困境。随着全球影响力的衰退和国内矛盾的加剧,依赖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象征物成了政治表演的一部分。战列舰庞大的舰体和巨大的炮管确实能唤起民众对国家强大的直观感受,但这种感受与实际的国防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如今,美国的造船业状况更加凸显了这一提议的荒谬。曾经能够同时建造多艘航母的造船业,如今连维持现有舰队规模都显得力不从心。几十年的去工业化让美国的几家主要造船企业,如通用、亨廷顿英格尔斯等,面临着技术工人短缺、供应链断裂等一系列致命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建造战列舰,无异于在沙地上建城堡。 这次有两名美军上将因特朗普的提议愤而辞职,可能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美国政治极化的加剧和战略焦虑的深化,类似的价值观冲突可能会更加频繁。战列舰的争论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辩论,成为观察美国国家心态的一个窗口。当全球领先的优势逐渐消失,国家对符号和象征的依赖将会愈加强烈。然而,历史的航向并不会因为怀旧而改变,它只能通过直面现实来做出调整。这场闹剧背后,反映的是一个超级大国在面对艰难转型时的迷茫与不安。 发布于:天津市免息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